广东化肥减量出真招见实效
在惠州市惠阳区一荔枝园中,无人机正在开展喷药作业;在韶关市翁源县三华李树下,实效农户开始改施有机肥做底肥;在清远市清新区连片的广东水稻田里,侧深施肥机一边插秧一边施肥......
自去年6月广东省定下化肥减量目标,化肥各县区积极展开化肥减量田讲所直播培训工作。减量如今半年已过,实效看数据,广东14个示范县28场培训课目前已开展超过半数;比疗效,化肥施肥少了、减量土地肥了、实效产业旺了、广东口袋鼓了。化肥
“肥胖”问题由来已久
科学“减肥”势在必行
“减肥”方法千千万,现在又有新手段。早在2023年6月,为推进科学施肥、绿色发展,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《广东省2023年化肥减量化工作方案》,提出大力推广施肥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机具“三新”集成配套落地。AG超玩会入口当前,全省大力推进的“三新”技术包含侧深施肥、无人机喷洒施肥、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,腐植酸复合肥、有机肥、配方肥、复合微生物肥料等新产品,无人机、侧深施肥机等新机具。
广东“肥胖”问题由来已久,之所以开展化肥减量工作,与广东耕地质量息息相关。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,2022年全省耕地监测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9.6g/kg、全氮1.61g/kg、碱解氮148mg/kg、有效磷48.7mg/kg、速效钾121.3mg/kg、pH5.7,全省耕地土壤性状表现为中氮、富磷、缺钾、偏酸状态,这与广东农户用肥习惯有直接关系。
“过去种植户用肥多集中在铵态氮肥、硫酸盐等酸性肥料,且为了提高产量,施肥量或多或少都超过作物生长需求,长此以往直接加剧了土壤酸化和养分流失,也造成了浪费,化肥减量行动势在必行。”广东省农科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首席专家、研究员徐培智在多场培训课反复强调。
徐培智在田头对当地种植户进行“三新”技术培训。
种植户接受培训,会后,多位种植户向授课嘉宾提问互动。
“三新”集成配套
成效显著产业兴旺
耕地保护、土壤质量提升、科学施肥是近年来广东农业发展的主旋律。从《广东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(2021-2035年)》到《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》,再到去年6月开展的化肥减量项目。化肥用少了,产业更旺了。
清远市清新区是“三新”配套升级版重点示范县,当地建设化肥减量配方肥示范面积26910亩以上、水稻机械侧深施肥示范面积2000亩、氮肥定额示范区510亩、有机肥替代1000亩,目前已举办两场次直播培训课。清新区的优势蔬菜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里不可或缺的美味。
清新区新机具田间操作演示。
韶关市翁源县主张用配方肥替代单质肥、平衡肥,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以及绿肥。2023年全县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约1.6万吨,化肥使用量比上年下降1%。同时,水旱轮作、种养循环农业等新模式也得到大发展。
翁源县田讲所直播课活动合影。
惠州市惠阳区在去年8月和11月开展了培训课,重点对无人机统配统施技术和侧深施肥技术进行推广,无人机统配统施重点在粮食作物和荔枝上,共计面积13500亩。在镇隆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项目的荔枝示范区,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,化肥和化学农药施用量均减少10%以上,平均亩节本100元以上。荔枝优质品种“桂味”“妃子笑”也凭借高品质获得业内奖项。
惠阳区无人机统配统施技术培训。
汕尾市海丰县推进的水稻无人机施肥技术,示范田肥料用量减少16%,产量提高10%;在千亩甘薯基地推广的水肥一体化技术,让当地甘薯产量提升,带动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海丰县化肥减量直播培训课,嘉宾正在进行田间授课。
一组组数据无不展现化肥减量工作对于降本增效、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力。黄金柰李、荔枝、百香果、柑橘、水稻......在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机具的加持下,广东涌现出一批优质作物,其中不乏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。“惠农利农”“减肥增效”“提质增收”成为化肥减量工作背后的关键词和主旋律,为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提供不竭动力。
一线用户反响好
广式“减肥”越减越富
广式“减肥”是数字游戏还是有真疗效?一线“三新”技术使用者最有话语权。
清远市清新区芳香硒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21年开始推广侧深施肥技术。合作社社长赖锦添介绍,刚开始推广侧深施肥机时,农户听说“减少施肥同时增加产量”,都觉得“哪有这种好事?”。后来通过示范种植,农户看到效果纷纷尝试。随后,合作社的农户2022年自己掏钱买了10多台插秧机尝试侧深施肥,隔年又买了20多台机器,带动周边80%农户使用侧深施肥技术。
在乐昌市九峰镇,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“黄金柰李”是拉动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物,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,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、矿源生物有机肥的应用下,黄金柰李种植户蓝为雄感触颇深,“我种的1千多亩柰李,这几年一直用矿源生物有机肥,眼看着土壤质量、果子品质一年比一年好,收入节节高,心里很高兴。”
茂名市茂南区伟成种养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共1200亩,前两年,开始转施21-8-18水稻专用配方肥。负责人郑燕伟算了一笔账,“每亩施用水稻专用配方肥90斤,施肥成本和以前相差无几,但一年亩产增加了300-350斤。”
肇庆市广宁县来好种养合作社也开始使用侧深施肥机、同时配合推广无人机+富锌叶面肥等新机具和新产品。社长陈作杏介绍,几年来通过施用富锌肥料,合作社种的黄金百香果品质高、果形好、卖价高;水稻利用侧深施肥机同步进行插秧施肥,一亩地仅肥料就少施20斤,节省成本36元,亩产也稳定在900斤以上。
广宁县来好种养专业合作社社长陈作杏。
尽管反响好、效果佳,但在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机具落地到田头时,依旧有“最后一公里”要走:一些新产品诸如有机肥只能替代部分化肥,这意味着农户要买和施用两种肥;面积小或位置偏僻的田块,新机具的使用难度大、效果不佳;缓控释肥不能立刻见效,农户担心后期产量上不来。
“归根到底,是要扭转农户旧观念。”惠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李冬娴认为,走好“最后一公里”,需要更定制化、精细化的模式,通过农户熟悉的场景、熟悉的农技工作人员,以“试验示范+技术指导”的方式,改变农户旧的用肥习惯。当然,随着新农人越来越多,意识上的难题会越来越容易解决,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也将不远。
广东省劳动模范、种植专业户陈柏威分享“三新”技术使用感受。
新会区福田柑场技术负责人梁均鸿。
室内培训。
【作者】王志敏 赵飘飘
【统筹】李晓芬 章四平 黄丽豪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
- ·广州河汉区打造农业新质花难题睁开企业库,诚邀各方企业报名
- ·市运会专访丨梁佳莹:希望在田径赛场上一直跑下去
- ·肖震头槌建功梁学铭染红!10人梅州客家“双杀”南通支云
- ·建基地、传技术...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助力梅州南药、茶叶产业发展
- ·网传苏州马拉松多名跑者随地小便 组委会回应:强烈谴责
- ·梅州A股上市公司股票一周盘点丨梅州公司股价整体波动较大,紫晶存储涨幅振幅最大交易最活跃
- ·暑假期间各景区景点环境整洁秩序井然!为梅州文明旅游打Call~
- ·梅州A股上市公司股票一周盘点丨股价六涨三跌!嘉应制药超华科技上半年同比扭亏为盈
- ·餐桌上的高考护航:疏附二中架起师生“连心桥”
- ·前7月梅州新增“绿牌车”800多辆同比增33.33%!梅州人越来越爱“电车”了
- ·宝新能源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3.67%
- ·群众健身“去哪里”?别愁!今年梅州将建13个社区体育公园
- ·冷雨大风“组团”来袭!广东荔枝花果期“保暖攻略”请收好
- ·梅州首次发布足球行业报告,敲黑板,划重点!
- ·搭建“专属”读书角,一家人与书为伴!梅州市“十大优秀书香家庭”张丽苑家庭
- ·梅州市运会足球男女丁组比赛今日打响!首轮多场比赛打出大比分
- ·美方宣布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中国输美产品再次加征关税 商务部回应
- ·雨情快报!过去24小时,最大雨量出现在平远!未来几天...
- ·公示企业数量再创新高!梅州2307家企业上榜“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”公示名单
- ·梅州水果,最近卖得像天气一样热!果农,收入也不错!
- ·农业村落子部宣告2025年春茶破费技术教育意见
- ·助力梅州电商扶贫!梅州市梅江区农村电商培训和就业创业基地今日挂牌
- ·12个项目将参加省级复赛!2021梅州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收官
- ·台风“卢碧”远离?梅州阵雨还会继续...
- ·广东高校爱心妈妈村落子使命站在河源紫金凤安镇建树
- ·梅州经济半年报丨进出口比增25%顺差扩大8.8%,机电产品、陶瓷产品、家具等主要出口商品出口均正增长